客服热线:020-34551359

“谁也不愿放弃中国大市场”——年中经济调研采访札记

2019-07-09来源:优连会_食品机械平台
核心摘要:“谁也不愿放弃中国大市场”——年中经济调研采访札记
        “撤离中国?能去哪儿?”坐在简约实用风格的办公室里,面对记者“是否考虑撤离中国”的问题,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臻伟反问记者。

  太仓距离上海市区仅50公里,1993年,汽车零配件生产商克恩-里伯斯成为太仓第一家德企。20多年来,习惯抱团发展的德国中小企业陆续落户。如今,这座江南小城已聚集318家德资企业,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3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

  1995年进入克恩-里伯斯工作的张臻伟,也见证了太仓公司从9人到1000多人的发展。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迅猛发展,这家工厂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内,而在10多年前,出口占了总销量的一半。

  中国市场广阔,购买力日益增强,虽然这两年乘用车市场面临压力,张臻伟对中国汽车市场远景仍然充满信心。

  “中国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与德国制造的理念契合,是德国企业的好机会,所以我们从没想过离开。”张臻伟说。

  近日,新华社多路经济基层调研小分队奔赴各地。在长三角地区调研中,许多跨国企业表达了相似看法,不少企业正扩大在华布局,以实际行动表达扎根中国的信心。

  就在今年5月,太仓最大的德资企业舍弗勒与当地签约电驱动及航空部件项目,投资总额3亿美元。

  前不久,陶氏公司中国高附加值有机硅树脂工厂在江苏张家港市举行了奠基仪式。去年,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巨头在中国成都的涂料材料工厂和位于张家港的聚醚多元醇工厂先后开工。

  “中国不仅是有战略意义的市场和生产研发基地,也是陶氏公司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氏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说。

  在贸易保护主义“逆风”下,记者所见所闻,是对一段时间以来“外资企业相继撤离中国”论调的有力回应。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460家,实际使用外资36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

  调研中,不少企业高管都提到,中国强大的国内市场让外资难以割舍,而完整的产业链、日益优化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是外资深耕中国市场的深层动力。

  总部位于伦敦的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1993年进入中国,在中国拥有约13000名员工,2018年在华销售额近38亿美元。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阿斯利康预计在年底前新增3000个工作岗位。

  “中国的医疗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谁也不愿放弃中国大市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变成阿斯利康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47岁的王磊小时候患有哮喘。2013年,王磊进入阿斯利康工作后,在上海的医院看到很多哮喘患者专程从外地赶来,只因当地基层没有雾化治疗室。震惊之余,王磊与跨界伙伴合作,打造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雾化中心,用于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条件。目前,阿斯利康在全国建成的儿童雾化室数量已超过17000家。

  这个项目是阿斯利康主动融入中国发展的努力之一。和诸多跨国企业一样,阿斯利康希望借助中国创新优势,打造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诊疗一体化全病程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制药售药。

  “中国在科技创新上优势突出,在商业创新氛围方面领先全球,这是外资企业在华二次创业的好机会。”王磊说。

  在菲特林看来,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将给陶氏公司带来巨大商机。

  “未来20年,预计还有3亿人将进城居住,中国需要为他们提供节能舒适的房屋、先进的基础设施、清洁的水和空气。陶氏公司的产品与这些愿景相契合。”菲特林说。

(责任编辑:精工会)
下一篇:

基本半导体推出支持米勒钳位的双通道隔离驱动芯片

上一篇:

“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烤箱品牌”投票情况总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